Blog一周年小记

大约是博客一周年的时候了,最近刚刚想到这件事。恰好近日得闲,也有一些东西需要写写了。

最早想建个博客,只是因为我不是能闲下来的人。去年暑假这段日子里,由于一些人一些事,我被迫无所事事,逼着自己找点事干。但后来,我意识到博客可以用来记录午夜的那个我,所以多建了一个随记的页面。我很早就意识到,半夜的我和其他时间的我可能并不是共享同一个灵魂。我有在夜里睡前胡思乱想的传统(这最早能追溯到小学),这时候的我总能想出不一样的东西,总能得到一些新的感受;但每次都苦于没有记录,白天的我其实也没有心思去整理昨晚的思绪。随记就是为了简单记录这些残余的感受,但滞后性也使得有更多的东西没被记录下来。没办法,招夜里的魂嘛,有时候会失败的。(如果某天实现了无创脑电波打字,就可以实时把一些感想记录在这里了,目前只能使用白天回忆的笨办法)

记录总是有意义的,虽然在最痛苦压力最大的时候,我不会有心思去记录,但在此之前和之后的随笔,能让一年后的我看到一些蛛丝马迹。当然,记笔记的意义就更无需多言,寒假里一位川大的读者私信我,说我的因果推断笔记很有用,让我开心了很久。

我从前一直觉得自己很不“典型”,我很不“新雅”,很不“计算机”,在仪仗队时也不太“仪仗队”,在为数不多的社工经历中,我也和典型清华社工人相差巨远。如果一个词定义的一个群体都有一个平均群像的话,和我有关的那些群体的平均坐标,全部离我很远。但是今年七月的某一天,我才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才对,高杠杆值的离群点,离周围聚类中心都很远的点,这种统计分析者迫切想要丢弃的点,从个体本身来看却更有特色。于是我觉得这可以作为以后的期待了:做尽可能多角度的离群点。其中的难点不在离群,而在多角度:无论是哪个维度的投影还是什么核的变换。换句话说,离群很简单,但我对“离群得普通”嗤之以鼻,我希望有一种结庐在人境的离群。

有一段时间,我推崇随心所欲。我对自己的建模是,外层极度自卑,内层极度自信。看似矛盾,实则不然。我自信自己一定在某个方向的投影面积达到最大,但是现实的测量指标很少精确地落在这个维度上。因为对自己充满相信,所以对自己真正的表现挑三拣四,可以说我的极度自信导致了我的极度自卑。在这个建模下,最优解就是不做让自己自卑的事情,更极端一点,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,所以我拒绝参加许多社交活动,特别是那种狭小空间里灵魂密度和灵魂交流频率过于庞大的聚会。
现在我换了一种建模,我坚信有一个类似于贝叶斯的超先验,上帝随意换一种先验,我自以为的双层模型就要变化,所以我无需“强制”自己顺应自己以为的性格来做事情。我也许并不那么排斥“人们”。所以最近我开始提高发朋友圈的频率(顺便提一下,朋友圈的我应该不是和博客随记对应的那个白天的我),但发完就删的概率也变大了。这是不是在PUA自己,留待以后验证吧。

昨晚在想银河帝国里地球设置的六十大限是否合适,如果有一个只会提早不会推迟的终极DDL,对于喜欢提前完工的人格来说,算不算一件好事?


Blog一周年小记
https://bebr2.com/2023/08/16/Blog一周年小记/
作者
BeBr2
发布于
2023年8月16日
许可协议